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义务教育是谁的义务,是学生被强迫611的作息,是家长被裹挟着经济上也内卷,是学校、机构、赵修资产阶级政府及其走狗赚得盆满钵满。所谓的重点高中,只是广受群众诟病的一种官僚资产阶级加剧内卷、培养奴隶和敛财的方式,没有了重点高中,还大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用来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本就对广大无产阶级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资产阶级教育,再改良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先锋队领导的无产阶级自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阶级斗争中,开辟属于劳动人民的教育文化阵地。
2、在资本主义的烂房子下再怎么缝缝补补,都改变不了资本主义教育路线压迫无产阶级的实质,而无情的现实也使得资产阶级意图掩盖对无产阶级的压迫计划彻底破产,无论资产阶级在宣传上再怎么淡化压迫,残酷的现实会说明一切,而我们马列毛主义者必须要依靠先锋队把马列毛主义灌输给无产阶级,才能使得他们对如何革命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夺取革命的胜利。
畸形的“义务教育”
近期,正值特色党的“两会”召开,教育议题自然是重头戏之一。特色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就教育议题提出建议: “应该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深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和试点工作,完善制度建设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3月4日一早,特色某媒体便即刻发出报导文章,题为《陈伟志委员:建议逐步淡化重点高中标签,保障公平与多样性并重》:
0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小学和初中不得设立重点学校,各地也在普通高中陆续取消了“重点高中”称号。但长期以来,“重点高中”以及后续评选的“示范性高中”等名号,事实上成为了政府、社会和学生家庭评判学校质量的标准,形成了普通高中教育雷同的培养模式和办学追求:部分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导致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挤压特色发展空间。
各地出现了一些以“重点”“示范”高中及其开办的分校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凭借历史形成的垄断地位和资源优势,通过跨地区掐尖招生的方式,不断抢夺县域高中优质生源,并以此吸引县域优秀高中教师,挤占县域高中发展机会和必备的资源。陷入“发展锁定”的县中处于低位运行,教师难以获得职业认同感。由于“超级中学”的存在,加剧了社会对于教育的焦虑,破坏了县域基础教育的生态。
特色的“义务教育”,自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正式实行,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特色党的条文总是如此冠冕堂皇,但“义务教育”也同特色党的诸多政策一样,自落实以后,不可避免地越发畸形。相信历经特色九年义务教育的无产阶级子弟,都对特色的“义务教育”深恶痛绝。特色党嘴上说“义务教育、公益事业、公平公正”,实际上教育领域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将教育资源集中垄断,各地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一心打造“超级中学”,以追求更高的升学率,提高本地区教育的“竞争力”,以便进一步“招商引资”,为自己的政绩添砖加瓦。教育领域的两极分化也不断加剧,资产阶级不愿在“不发达”的小城市、县乡村镇投资办学,各地区教育极度失衡,学校分成三六九等,班级划出优劣批次,学生普遍经历中考“分流”,校内分班。应试分数高的学生会被分到“重点高中”,分在拔尖班或者重点班;而分数低的学生则会被分到“普通高中”,分在普通班。
教育领域政绩挂帅、分数挂帅的背后,实则是资产阶级利润挂帅。资产阶级专政下,教育阵地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利润挂帅的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在于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剥削政权。阶级的剥削压迫体现在教育领域,就会呈现如今这一种分数挂帅、政绩挂帅,被资产阶级异化得越发畸形的教育乱象。
特色资产阶级为了进一步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提出这样一种“义务教育”的政策,好似“国家出钱出力、真心为人民服务”,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国家的“义务教育经费”,依旧出自于无产阶级劳动者身上,教育成本始终包含在无产阶级的再生产成本中,重压始终在无产阶级劳动者身上,立一个“义务教育”的名头,以各种明税暗税从无产阶级身上剥夺的“教育经费”,又被资产阶级贪污了多少、挪用了多少、浪费了多少,真正用在教育的又会有多少呢?
“义务教育”给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育资源集中垄断,按资按权分配,资产阶级子弟根本无需应试,资产阶级专政下,有钱有权自然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而无产阶级子弟只得投入资产阶级为无产阶级设计好的教育囚笼和无尽的应试泥潭当中,受资产阶级的政治灌输、纪律约束,无产阶级子弟成了不能独立思考、唯上是从、不敢反抗的机器,为贴合资产阶级的社会化大生产需求而塑造自己,不断地给资产阶级提供既受过教育、又绝对听话的“优质廉价劳动力”,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耗材、产业后备军。
阶级剥削压迫还不止于此。资产阶级专政下的教育同土地财政挂钩,无产阶级子弟想上“重点学校”,仅仅分数高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购置“学区房”,无产阶级倾尽几代人的积蓄,还要背负沉重的贷款,劳动果实又全部被资产阶级剥夺了去。资产阶级打造“超级学校”,又能极大地吸引资产阶级的投资,通过落实教育政策,达成“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大量的资产阶级蜂拥而至,成立教育机构、开发房地产、开办工厂、投资交通建设等等,这样一来,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劳动者的政绩“更上一层楼”,私人资产阶级通过雇佣劳动等手段,剥削压迫无产阶级也捞得“盆满钵满”,只有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深受剥削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
但在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大快朵颐”的同时,阶级矛盾也在迅速激化,无产阶级身处阶级斗争的一线,越发深重的阶级压迫,引起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义务教育”的强烈不满,无产阶级自发的反抗斗争也层出不穷。资产阶级只得想办法来转移矛盾,于是近期特色党的“两会”中,提出了“淡化‘重点高中’标签,保障公平与多样性”的“摘标签”政策。
标签难摘?资产阶级的改良戏码
在陈伟志的谈话于3月4日一早发布后,特色新京报也随即在3月4日晚间发出评论,《“重点高中”标签,为什么难摘掉| 新京报快评》:
重点学校政策,目的是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发展。“重点高中”制度,为培育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我国经济实力和教育事业相对落后的时期,“重点高中”集中了优势资源,选拔和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为高等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生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重点高中”这一教育制度安排,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迈向教育强国的今天,已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80%为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0.26%。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2022年,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人。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包括重点中学在内的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绩。
“办好一批学校,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发展” ,真是和特色党提出的“先富带后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上文简单揭露了“义务教育”、“重点学校”政策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本质,那么,说 “‘重点高中’为培育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和说“先富带后富”为培育“优质廉价劳动力”、服务资产阶级专政的剥削政权、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大开绿灯,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什么区别呢?资产阶级剥削“成就”的背后,尽是无产阶级的苦难和血泪。
特色党再度用上了“历史宜粗不宜细”的手法,公然篡改历史、搬弄是非,抹杀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拿新中国成立之初和资产阶级专政的今天作对比,混淆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抹杀教育的阶级性,回避教育阵地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教育事业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根本问题。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中有超过4亿人口是文盲,文盲率约为80%,其中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在无产阶级革命先锋队的领导下,推广扫盲教育,包括推行识字班、推广识字课本和速成识字法等,并进行了汉字改革,扫盲运动使得中国文盲率下降到了52%,到64年,约有一亿人脱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等资产阶级的应试制度被废除,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农兵推荐制,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时期,教育阵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为无产阶级服务;而今资产阶级专政下的“义务教育”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剥削无产阶级、为资本增殖、为资产阶级培养产业后备军、培养生产耗材而服务。
“重点高中”之所以成为“钉子户”,根源在于招考制度中单一化的分数评价和选拔机制。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读好高中、考好大学,仍然视此为获得体面工作、成功人生的关键途径。家长们可能也对“重点高中”的弊端心知肚明,但在博弈心理下,还是不由得加入对“重点高中”等优势教育资源的争夺。这种广泛的需求,应该是“重点高中”盛行不灭的最重要内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重点高中”占据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导致普通高中的优质资源相对匮乏,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在权利意识高涨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正义的呼声值得认真倾听。同时,“重点高中”的标签,会强化社会过度追求升学率和名校录取率的认知。这种“指挥棒”效应,不但加剧教育功利化,还不利于人才综合素质培育,导致偏离教育本质。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禀赋和个性的学校,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超级中学”,这或许是比“重点高中”更好的制度安排。
特色资产阶级的喉舌,再次歪曲阶级矛盾,将其捏造成“制度单一”的“外因”和“人性需求”的“内因”,以便削弱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转移阶级斗争大方向,兜售反动的资产阶级改良路线,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的剥削政权。资产阶级专政下,一切的政策制度不论以何种面目出现,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为巩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服务。归因于无产阶级的“需求”、“人性论”更是资产阶级以反动的唯心主义转移矛盾的说法,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受资产阶级专政的物质基础的影响,自发的无产者不会形成科学的无产阶级政治阶级意识,资产阶级所谓的“人性需求”也仅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资产阶级的需求。资产阶级兜售改良路线、塑造超阶级的抽象“人性”,妄图以这些拙劣手段,达成转移阶级矛盾的目的终将破产。
搞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必须抓阶级斗争、走革命路线
资产阶级专政下的“义务教育”完全是吃人的剥削政策,“摘标签”的改良路线在阶级斗争面前也终将破产。资产阶级既要无尽地剥削压迫无产阶级,又装模做样地倡导“教育公平”,以削弱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资产阶级这种“可持续剥削”无产阶级的幻想,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早该到梦醒的时候了。
搞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必须抓阶级斗争,阶级社会中,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始终是阶级矛盾,“教育公平”是抽象概念,教育为阶级专政服务,只有以无产阶级革命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的教育制度,在革命先锋队正确路线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通过科学实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等革命实践,逐步认识到无产阶级教育的政治意义,以革命主动阶级的自觉性、主人翁精神改造无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使教育和生产紧密结合,教育阵地真正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为无产阶级服务。
但正如毛主席所讲,反动的东西不打就不会倒,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资产阶级不会将政权拱手相让,自动退出历史舞台,那么面对如此反动的资产阶级及其剥削制度,就必须要革命先锋队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组装起革命的扫帚,把土地一寸一寸地扫干净。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反动的教育专政,早已深恶痛绝,自发的反抗也是层出不穷,但都被资产阶级一一专政镇压、冰消瓦解。无产阶级自发的群众运动没有政治路线的领导,无法提高无产阶级的组织程度、阶级力量,就没有和资产阶级相抗衡的物质力量。
面对无产阶级对教育制度越发的不满,机会主义者主张的“从地上到地下”的反革命路线也是必定会破产。无产阶级群众在资产阶级专政下的自发诉求多是“教育公平”,组织形式也大都是各自为政的涣散状态,而习惯了手工业进厂打工、交朋友的机会主义者,面对群情激愤反对教育制度的自发群众,就必定踏入机会主义反革命路线的两端,如果顺从群众自发性同喊“教育公平”,为了“争取群众的同情”、“更好地融入群众”(实则是要党溶化在群众中的尾巴主义),势必要阉割马列毛主义的革命性,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改良路线,正中资产阶级下怀;而如果趁机在地上大搞马列毛政治宣传,交朋友争取政治影响力的机会主义者,又会被资产阶级的专政机器迅速锁定、即刻给予最彻底的铁拳镇压,想要从地上往地下发展的错误路线,纯粹是机会主义者的无端幻想、无稽之谈。
马列毛主义者必须贯彻地下政治报的组织路线,从地下到地上的发展路线,地下始终领导地上。在资产阶级专政难以触及的地下,有着革命家组织发展壮大的空间,以地下政治报作为脚手架,可以进行工业化的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起坚强的地下革命家组织,训练大批的职业革命家,搭建全国性的地下革命网络。地上组织的发展程度完全取决于地下革命力量的发展程度,有了覆盖全国的地下革命网络,进行的扎根式融工,才能实现全国并举的地上群众组织、暴力机器的建立,在地下革命家组织的领导下发起自觉的军事行动,进行革命夺权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