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快速反击——机会主义者通过被列宁托梦,创造性地发明了列宁的原文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抑或是AI创造的二次元空间里的伊里奇如是说)

机会主义者通过被列宁托梦

创造性地发明了列宁的原文

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抑或是

AI创造的二次元空间里的伊里奇如是说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1、用如此可笑可耻的搅浑水的手段,实际证明了机会主义者根本是反动的纸老虎,用自己的利益绑架无产阶级的利益,在混乱孱弱的组织联合中连在名头上的政治挂帅都做不到。一旦问题触及到了实质,也就是《怎么办》所解决的问题——怎么组织起来?机会主义者必然把之前的道貌岸然的革命面貌歪曲,甚至如此撕下,更证明了马列毛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泾渭分明。
2、断章取义地裁剪填补不了机会主义者漏洞百出的理论,于是便假托列宁名义,用无中生有的原文包装他们那一目了然的路线错误。机会主义者瞧不起工业化,结果便是在同大群的论战中疲于奔命,暴露出其卑劣的政治品行。真理是越辩越明的,机会主义者的路线错误也是越辩越明的,纵使其再颠倒黑白,坑蒙拐骗,也终将只能成为革命路线发展的垫脚石,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一、列宁托梦,再造原文

这群机会主义者在近期的文章《五评大群,形式上的工业化和脱离群众的先锋队,机会主义者的现形。》中,不仅创造性地发明了列宁的话,还在标题违规使用了句号。资产阶级的学者虽然无能,但是很好地总结出来不能使用句号的规律——文章的标题不管是一个词语、单句还是复句,句末都不加句号;因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而标题是作者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没有用句号的必要。当然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机会主义者的文学水平,因为创造性的发明列宁的话是一种更为严重的政治上的不诚实,真是谎话的盛宴!看来中国革命不仅盛产最坚决的马列毛主义者,还盛产最虚伪的机会主义者。

列宁托梦:“手工业方式指的是规模狭小、组织涣散、缺乏严密纪律的小组斗争形式,这种形式无法形成有效的革命家组织。”

这句话不存在。但是在描述上并没有错误。至于这位机会主义者生搬硬造出来的 “而不是对融工策略本身的否定”,“大群批判的融工策略在现有实践中是有着明确的纪律和组织规划的”,则是一种树上长的土豆,水里长的苹果,地下长的菱角。

马列毛主义者的融工应当是扎根,而不是走马观花。若是东风和“八国联军”的先生们真能做到“把党支部建到厂里去”,真正做到了地下革命家组织和地上群众组织的融会贯通,那么恭喜,你们已经完全脱离了手工业阶段,成为真正的先锋队了。但事情完全不是从这个方向解释的。如果融工有成果,绝对不是脱离手工业的证明,而是组织在已经脱离手工业的情况下才能融工,并且呈现出这种结果。机会主义永远不能明白融工是组织的行为,而不是个人的行为。沈梦雨的启示就是,没有组织,融工最后是没有结果的。而现在机会主义要求的一边融工一边建设先锋队,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错误说法。这个说法很投机,因为没有道出问题的关键就是错误答案。不知道机会主义者们是否明白革命是一个原则上极为严格,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过程。显然,机会主义对于赤眉的承认也是表面上的,路线的诞生都有其教训在前,机会主义目前绑架的这条路线早就已经被佳士运动证明是不够完善的。机会主义只是采取了形式上非常柔和的,夹杂了经济派观点的一种折中方案(实际上是政治的投机),其融工理论仍然是落后到不能直视的。列宁在《怎么办》中批判的那些机会主义者的话,完全可以一字不改的地扔回他们的头上----你们管“四个人进,一个人出”的过家家叫融工?读者注意,我们这里是原装的列宁,而不是给机会主义者托梦的列宁

「…所以只能做四五个月或者五六个月的工作接着就被捕了,而他的被捕往往是整个组织至少是一部分组织的破坏。既然一个团体只能存在几个月之久,试问他的活动能有成果和效果吗?」

——列宁《怎么办》

当然——不能有成果。多么深刻的教训,多么浅显的道理。

列宁在《怎么办?》中托梦:“在革命的初期阶段,由于群众觉悟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尚未完全形成,手工业式的小组活动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在局部斗争中逐步建立起与工人阶级的联系,积累斗争经验,为将来的大规模政治斗争奠定基础。”​

胡说,根本没有这句话。让我们看看《怎么办》的原文:

「这两派,即机会主义者和“革命主义者”都屈服于盛行的手工业方式,不相信有摆脱它的可能。不了解我们最迫切的首要的实际任务是要建立一个能使政治斗争具有力量具有稳固性和继承性的革命家组织」

——列宁《怎么办》

这同样是我们一如既往在强调的。机会主义者从来都是对当下的革命情势严重误判。这些机会主义者为何要完全无视中国目前的阶级矛盾已经到了极为深刻的地步,反而将革命进程的落后怪罪于工人斗争意志不强之上的原因作者无法得知,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根本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立场,仅仅是满足于政治角色扮演,满足于毫无意义的聊天吹水,以及将革命拉入泥潭中罢了!机会主义者简直是发了疯一样想要证明小组阶段是必要且长久的,这点就是机会主义目前路线的政治生命。如同中修发了疯一样想要证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必要且长久的,这点就是中修的官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目前路线的政治生命。当前阶段的机会主义者是死也不会承认小组阶段论的破产的,正如中修死也不会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破产的。然而事情不总是这样僵持在这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机会主义者,中国的马列毛主义者已经送走了一个阶段的机会主义者,这个阶段的机会主义也将濒临破产。当我们越过这个阶段的时候,新的机会主义者又会出现,到时候可能会说,为什么不多听先进工人的话呢?为什么要实行这样一种独裁的军事纪律呢?然后就主张取消一切组织架构,转而全力支持工人的自发运动。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并且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任何阶段都不会缺少这样的机会主义者。他们是上个阶段的幽灵,马列毛主义者清扫自身之后留下来的残渣聚合体。机会主义永远不会被击垮,机会主义永远会从小资产阶级身上获得新生,就是这样不断的凭依,机会主义得以在小资产阶级的思想里得到永生。这一情况要持续到小资产阶级的彻底灭亡。

列宁在《怎么办?》中还托梦:“在斗争的早期阶段,手工业式的小组斗争形式是无产阶级逐步走向自觉政治斗争的重要途径,忽视这一形式的价值,实际上是对革命实践的忽视。”​

跨越百年,这些机会主义的小脑袋所想的东西竟然还是没有什么大变化。列宁从来没有说过手工业式的小组斗争是所谓的“重要途径”,恰恰相反,《怎么办》全文都是对曾经犯下的小组阶段和手工业错误进行的反思。这个途径的重要性可以类比于补课论里“一段时间的资本主义”的必要性,总结起来就是没什么必要性。即使机会主义者说的天花乱坠,事情的道理也是如此简单,手工业阶段大多不是自发产生的一种状态,反而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革命一开始就有的自发状态,注意这种状态是自发的,不是任何阶级利益主动塑造的。与其说是十分必要,倒不如说是所有有志于革命的人都能凭借自己脑中残留的小资产阶级想法到达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简直是十分的不必要。上个阶段说的好听,但是实际上yca远远不算是一种革命的路线,反而是一种更为反动的投降路线。所谓这种手工业状态,小组阶段的必要性,实际上讲的就是这样搞一滩浆糊的必要性,机会主义额外鼓吹这样的浆糊,很让人怀疑机会主义和浆糊有某种血缘关系。

「可不可以说,作为整个运动所故有的发展过程的病症的手工业方式同俄国社会民主党内派别之一的经济主义有联系呢?我们认为可以是这样说的…但是手工业方式这个概念除了表示缺乏修养之外,还有别的含义:全部革命工作规模狭小,不懂得在这种小小的工作的基础上就不能形成良好的革命家组织,最后----并且最重要的-----就是企图为这种狭义性辩护并将他提升为一种特别的理论。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也崇拜自发性。」

——列宁《怎么办》

反观机会主义者的创造:

列宁在《怎么办?》中托梦:“革命组织应当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组织形式,从小组斗争到党组织的建立,再到群众运动的领导,每一阶段都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

列宁在《怎么办?》中托梦:“没有群众基础和斗争经验的先锋队,是无法真正发挥领导作用的 。”

列宁在《怎么办?》中对如何建立群众基础和发展革命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托梦:“革命的领导力量必须善于根据当前形势和社会环境,积极主动地采取斗争行动,而不是消极等待群众基础完全成熟。”

列宁在《怎么办?》中批判过“经济主义者”的消极等待策略,托梦:“只有在斗争中才能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革命行动是群众觉悟和组织建设的催化剂”。

同样,上面的每一句话都是空穴来风,列宁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网络多么发达,任何一个读者都有能力来查询这些引用的句子是否为《怎么办》中的原句。但是任何一个熟知列宁文章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些话是违背列宁的本意的,换句话说,这些语句即使不是机会主义创造性的发明成果,也至少是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裁剪拼接,要不就是省略了不能省略的但书,否则《怎么办》中不会出现这样的语句。看看我们富有才气的机会主义者们对于革命采取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难不成列宁给这群机会主义者托梦,告诉他们《怎么办》中因为时间仓促而不能全盘托出的段落了吗?真是令人大开眼界,瞠目结舌。

广播站的机会主义者相比起东风的机会主义者来说,更好地体现出来机会主义的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在什么地方呢?不择手段在大量使用了非政治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说,广播站经常性地发送一些片段,这些片段虽然是通过频道发出来,但是并非成型的观点,更像是市井的闲言碎语。此外,广播站非常擅长使用语言上的侮辱,这些侮辱很多是只有汉语才有的,真是非常担心未来的共运研究者能否把这些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不仅是这些侮辱,还要翻译出大群在看到这些言语时候的无奈。创造性地发明列宁的原话也是一种非政治的手段。这些非政治的手段共同展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广播站对于大群的所有问题都感到无力回答,因此只能出此下策。如果他们在政治上有办法,还会如此吗?在手段上,机会主义者还是有所进步的,只不过是在搬弄是非、胡说八道上面的,而具体到他们的机会主义本质则丝毫没有变化,甚至在政治上已经自绝后路。

这也是大群极力倡导所有机会主义派别都要写文章来攻击大群的目的之一。如果不是这样做,即表明这个团体不想通过政治的手段参与革命,那和放弃革命有什么区别呢?不要看这些机会主义者广泛采取了非政治的手段,而要看到这些团体在采用政治的手段的时候,已经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力量是极为孱弱的,这些文章不得不使用激烈的言辞,而不是斟酌之后的语句来构成。这只不过是作为一种政治上孱弱的补充手段出现的,其最后也必然因为政治手段的孱弱而失去任何威力。甚至最后在政治上都不能保证诚实,机会主义者究竟是否是来革命的,这点非常值得商榷。

机会主义仅仅是创造了《怎么办》吗?绝非如此,《伟大的创举》也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谈到:“革命者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斗争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而不应脱离实际发展阶段。”

本段所引用的另一篇原著《伟大的创举》是讲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机会主义者却创造性地发明原文,让原文能谈到组织形式。几乎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感到迷惑。各位机会主义者平时的本职工作也就是和文字打交道,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机会主义者认为把一句话变成正确的话,似乎只需要让他从列宁的口中说出就可以。机会主义者好像不明白,一句话是对的,不是因为它是从革命导师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因为它经过了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如此搬弄文章,也不能补充路线的错误。有的时候并不是马列毛主义者对于机会主义者的文章进行如此残酷的剖析,但是毫无疑问,机会主义者对于本文的用心程度比不上马列毛主义者考据的用心程度,明明承载的是机会主义的观点,但是机会主义者对于本文可谓是极尽敷衍之能事。多么令人寒心。对于政治采取敷衍的态度,最后政治也只能敷衍地给机会主义者一个墓志铭,真是公平又公正

二、如何正确地引用原著

「“手工业方式”这个概念,除了表示缺乏修养之外,还有别的含义,即整个革命工作规模狭小,不懂得在这种狭小的工作基础上是不能形成良好的革命家组织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图为这种狭隘性辩护,把它上升为一种特殊的“理论”,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也崇拜自发性。这种企图一露头,无疑就说明手工业方式是同“经济主义”有联系的,就说明我们如果不摆脱一般“经济主义”观点(即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社会民主党的作用及其政治任务的狭隘见解),就不能摆脱我们组织工作的狭隘性。」

——列宁《怎么办》

手工业模式和革命家组织有质的差别,依靠手工业是不能形成革命家组织的,所以什么从小组形式过渡到革命家组织是完全的谎言,并且这种企图无疑是和工联主义相关的,手工业的缺点,即崇拜自发性和无组织是致命的,正是探索到这一点,列宁才要求全部转变成革命家组织,从来没有必须经过手工业这一说,因为他的致命缺点导致他必然导向工联主义,而他所谓的宣传作用,不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效率,容易遭受铁拳,而且会因为工联主义的行动而改变根本性质。

「先生们,有各种各样的小组!在手工业者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手工业方式,还没有摆脱这种方式以前,这些“手工业者”小组对于政治任务自然是不能胜任的。如果这些手工业者甚至还迷恋于自己的手工业方式,如果他们一写到“实际”一词的时候就一定要加上着重标记,以为求实精神要求他们把自己的任务降低到群众中最落后的阶层所了解的水平,那么这些手工业者当然是不可救药的,他们的确是根本不能胜任政治任务的。」

——列宁《怎么办》

任何小组拿求实精神,即拿工人运动的发展形势,中国的革命实际来眼球手工业,无疑是可笑的,他们不仅落后于中国工人运动,更是远远落后于沙皇时期的工人,手工业小组就是只能经济斗争,并且不能胜任政治任务,即把经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因为他们的任何行动政治性都落后于工人!能指望他们给工人灌输什么政治理念呢?

「“学生组成的委员会不中用,因为它不稳定”,——完全正确。但由此应当得出的结论是:需要有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委员会,至于能把自己培养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是学生还是工人,这都一样。而你们作出的结论,却是说不应当从旁推动工人运动!你们由于政治上幼稚,竟不知道你们的这种主张只是有利于我们的“经济派”和我们的手工业方式。」

——列宁《怎么办》

这是结合他们歪曲赤眉的文章,赤眉反对yca,是因为他们搞空谈革命的知识分子沙龙,可是我们不是要求退一步进行原子化的融工,而是进一步要求革命家组织!

「请任何一个实际工作者都不要埋怨我用这个苛刻的字眼,因为这里讲的是缺乏修养的问题,我用这个字眼首先是指我自己。我曾在一个给自己提出很广泛的包罗万象的任务的小组中工作,我们所有参加这个小组的人常常痛切地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在可以把一句名言改动一下,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的时候,我们却表现出是一些手工业者。后来我愈是经常回想起我当时感到的内疚,就愈是痛恨那些假社会民主党人,他们用他们的宣传来“玷污革命家的称号”,他们不了解我们的任务不是要为把革命家降低为手工业者辩护,而是要把手工业者提高为革命家。」

——列宁《怎么办》

任何实际工作的人,都会对手工业小组的运行方式深恶痛绝,工人运动代表这工人自发性已经高涨,此时最需要的正是以革命家组织的方式去运作,只有这样组织的融工才能真正让工人转变成真正的革命家 。

「我们在组织方面的主要过错,就是我们由于自己的手工业方式而败坏了俄国革命家的威信。一个人在理论问题上软弱无力和动摇不定,眼界狭小,用群众的自发性来为自己的萎靡不振辩护,他与其说像人民的代言人,不如说像工联书记,他不善于提出广泛的大胆的计划来使敌人也肃然起敬,而且在自己的专业技巧即同政治警察作斗争方面没有经验,笨手笨脚,——对不起!这样的人决不是革命家,而只是可怜的手工业者。」

——列宁《怎么办》

又一句”诋毁“了手工业者,那群众自发性来说事,要以此为理由建立手工业,很可惜他们除了败坏革命家威信什麽也做不到,他们连同政治警察进行斗争都做不到,又从何谈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变成政治斗争呢?如果他们说我们先进行经济斗争,他们的手工业方式又有什么方式确保和工联主义的区别呢?

「道理很简单:我们如果从扎扎实实建立坚强的革命家组织开始,我们就能保证整个运动的稳定性,就既能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目的,又能实现纯粹工联主义的目的。而我们如果从建立那种好像是群众最“容易接受的”(其实是使宪兵最容易破坏的,使革命家最容易被警察逮捕的)广泛的工人组织开始,那我们就两种目的都实现不了,就摆脱不了手工业方式,就只会因自己这样涣散和这样常遭破坏而让祖巴托夫式或奥泽罗夫式的工联成为群众最容易接受的组织。」

——列宁《怎么办》

我们大群的作用就是排除这些工联主义者的,追求经济斗争和广泛的工人组织,什么泛左翼大联合,已经完全堕落到工联主义去了。

机会主义者的性质和行为和他们的前辈们-历代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是一样的:歪曲断章取义乃至明目张胆的篡改导师原著及思想,用庸俗的修正的理论如庸俗话的量变质变哲学,来为自己的反革命服务。

三、机会主义者的本意

消息来自机会主义者cccc gggg:

我看到你们发的了,我是按照列宁的意思来简写的,因为原文太长了

在很多场合,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装备,没有丝毫训练。他们象种地的庄稼汉那样,只操起一根木棒就去作战。这个学生小组同运动中的老的活动家们毫无联系,同其他地方的甚至本城其他地区(或其他学校)的小组也毫无联系,丝毫没有把革命工作的各个部分组织起来,根本没有一个较为长期而有步骤的活动计划,就去同工人建立联系,着手工作起来。这个小组逐步地开展了愈来愈广泛的宣传和鼓动,以自己的行动博得了相当广泛的工人阶层的同情,博得了有教养社会的一部分人的同情,他们捐出一些金钱,并且把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交给“委员会”支配。委员会(或斗争协会)的感召力增长了,它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但它扩大这种活动完全是自发的:那些一年或几个月以前在学生小组中讲过话和解决过“往何处去?”的问题的人,那些同工人建立并保持联系和印发过传单的人,现在已在同其他革命家团体建立联系,设法取得书刊,着手出版地方报纸,开始讲到举行游行示威,最后转向公开的军事行动(而且第一张鼓动传单、第一号报纸或者第一次游行示威,在不同情况下,都可以成为这种公开的军事行动)。通常是这种行动一开始,立刻就会遭到彻底的失败。其所以会立刻遭到彻底的失败,是因为这些军事行动并不是有步骤的、事先考虑好的和逐步准备的一种长期的坚决斗争的计划的结果,而只是按老一套进行的那种小组工作的自发进展;是因为警察局自然差不多总是知道所有那些领导本地运动的、在学生时代已“初露头角的”主要人物,它只是等待对它最合适的时机来围捕他们,而故意让小组充分发展和扩大,以便获得明显的犯罪构成,并且总是故意把自己所知道的几个人留下来“繁殖”(据我所知,我们的人和宪兵都使用这个术语)。我们不能不把这种战争比作一群农民操起木棒去进攻现代的军队。而令人惊奇的是,运动富有生命力,尽管作战的人这样毫无训练,但运动还是扩大起来,发展起来,并且往往获得胜利。固然,从历史的观点看来,装备的简陋在开始的时候不仅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是广泛地吸收战士的条件之一。但是,重大的军事行动一旦开始(这种行动实际上从1896年夏季罢工时起就开始了),我们军事组织方面的缺点就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了。政府虽然在一开始表现过慌张,犯了一系列错误(例如向社会诉说社会党人如何行凶作恶,或者把工人从两个首都流放到外省工业中心去),但它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斗争条件,把自己那些装备精良的奸细、暗探和宪兵队伍布置到适当的地方去。于是大暴行连连发生,牵连的人数众多,地方小组往往被一网打尽,使工人群全简直失去了所有的领导者,使运动带有非常的突变性质,使工作上的任何继承性和连贯性都无法建立起来。地方活动家们异常分散,小组的成员变换无常,人们在理论、政治和组织问题上缺乏修养和眼界狭小,这些都是上述情况的必然结果。在有些地方,由于我们缺乏镇静态度和不能保守秘密,竟使工人根本不相信知识分子而躲开他们:工人说,知识分子太粗心大意,常常遭到破坏!

列宁并没有否定手工业阶段,而是说如果已经可以组织起来了的情况下还在依赖手工业的,分散的经济斗争那就是倒退

可以看列宁全集95页到106的《什么是手工业方式?》和《手工业方式和经济主义》

“领导力量和组织者,不应等待运动的‘自发性’,而应推动群众的斗争发展,善于把自发游行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游行。我们不能因群众觉悟水平不高而放慢斗争步伐,相反,应通过积极的斗争行动,促使形势的发展。”

这在96-106页的论述中都有,推荐你们都去看一下

断章取义的话是违背了列宁的原意的,而粘贴原文又太长了,有条件的可以看看原著自己理解一下

此人的意思是列宁给他托梦了,虽然列宁没这么说,但他就是这个意思。很显然,大群是在教条式地引用歪曲原著,而联合时评把列宁的本意创造性地说明了。多么天才!多么纯真!真是让人感到热泪盈眶,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居然还有如此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诚实的人。cccc gggg这样机会主义的自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机会主义再一次暴露了自己投机的本质,机会主义在投机的领域再一次创造高峰。

机会主义者没法直面《怎么办》这本小册子,列宁写《怎么办》本就是为了反对手工业、反对运动尾巴,时刻强调一个工业化的自觉的先锋队的重要性,强调革命家的(而非工联书记的)任务。机会主义者为了维护他们的小组阶段论,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从一开始的断章取义,搜肠刮肚般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句子,到无视《怎么办》,声称历史阶段不同,再发展到现在演都不演,直接编造。就是这群人在言之凿凿地指责大群搞修正主义,这群自诩为精通原著的理论家就是这样玩弄原著的。在融工玄学中,我们曾评价“先有先锋队还是先有群众组织“这个问题,实际上和“汽车先有发动机还是先有轮胎”一样无趣,但实际上机会主义者是既没有发动机,也没有轮胎的。面对组织问题,大群在解决,机会主义者也想解决,但是机会主义远远地没有到谈这个问题的时候

机会主义这番的狗急跳墙,慌不择路发明原著正是手工业无法和工业化抗衡的鲜明案例,是正确路线指导下,以民主集中原则长期持之以恒耕耘的胜利。机会主义团体这篇“个人投稿”此番的无中生有发明原文暴露了机会主义团体中丝毫没有工作纪律和科学分工。在应战大群每况愈下、愈发狼狈的当下依然不吸取此前洪流猝死的教训,现在还只是和大群的论战就能整出这种贻笑大方的闹剧,等不远的未来要在地上面对中修高度组织的暴力机器时确定不会管不住自己团体成员,整出些更严重的“阵前何故先降“吗?毕竟现在就已经连很简单的”不能用ai共识“都没法做到了。这篇文章能呈现在这里,说明机会主义者根本没有做审核工作,更可能是看个标题就不管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帮机会主义者甚至已经不是在做路线斗争,而是单纯的“反对大群”了,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发出来的文章有没有问题,而只在乎发出来的文章有没有反对大群,彻底放弃了自己的革命性。

机会主义的一贯做法就是试图用理论逻辑将问题限制在一种斗争学术的讨论里面,刻意忽视现实斗争环境,要求自己的路线得以伸张。最直观的是搞定义上的文章。不仅要断章取义,而且要凭空捏造。把列宁怎么办的先锋队组织建设背景取消掉,把列宁思想的先锋队暴力革命路线前提取消掉,再生成出来一些论述好处的字眼,只留下融工是好的,所以小组是要有的。融工好也要看是什么目的和前提条件下的,为了经济斗争和没有统一目的的小组建设,完全起不到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作用。促进先锋队建设的,培养活动家,实现罢工夺厂夺权,才是把工人运动、小组组织的量变化为整个无产阶级革命的质变。

其次是隐藏在他们辩解背后的意义,也就是对组织纪律的反对。这种问题,完全不是政治挂帅的,不是出于革命的目的,而是以个人的利益为目的。在民主集中制的条件下,在建立先锋队为目的的组织中,纪律和监督只会成为每个成员的有力工具而不是限制的枷锁。我们强调文革失败原因之一在于工人阶级不成熟,成熟的工人阶级应该会自己管理自己,会罢免不能维护无产阶级专政的管理者。他们不要纪律和民主集中制的监督训练,也不会明白自己处在的“历史周期律”就是自己营造出来的。“五评”后半段极力强调融工和工人阶级自发性的联系,认为自发性要通过融工引导。然而东风的融工,洪流的戏剧性阵亡,又都带来了什么呢。没有带来革命,又怨小组没建好了。于是又说阶级整体不成熟,需要最基础的小组来挨个改造发动。“五评”表露出的要求还是要不顾本质与现象,只要一个工作的表层安慰。“五评”还是这些黑货,要求一种倒退的反动路线。他们争夺定义和解释权,就像中世纪的神学教廷喋喋不休,阻碍进步。还要群众擦亮眼睛,都快被你们擦干了!不要看支持人数,不要看短期效应,“人很少,而人又很多”,有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地上地下斗争,何愁自发性不被灌输变得自觉进步,何愁参与者数量不够、政治影响力不够呢?

四、除去创造的部分也不是什么好文章

单就歪曲原著来讲我们就能看出这些机会主义分子从来就没有尊重过什么马列毛的词句。机会主义者向来没有什么固定的主张,而不过是闻风而动、伺机行事,什么话语能够鼓惑人、能够胡谝人,他们就说什么。我们看机会主义频道自辩论以来至今的诸多原著的引用就可以发现,这些词句在他们的手中不再是为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找出路,而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更多地把许多刚刚左转的青年拐进他们小组阶段论的黑工厂中罢了。东风分子和他的机会主义朋友们在线上总是叫嚣着大群是奴隶制,压榨着大群成员,给出了kpi的指标,可实际上又是谁在不断的把左转的青年拉入泥潭,把革命的热情荒废在写作这些机会主义废料上呢?

我们不得不再次引用原文来说明机会主义本文声明的东西也是毫无意义的: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谈到:“革命者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斗争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而不应脱离实际发展阶段。” 大群对于“工业化融工”这一概念本身就存在理论上的矛盾,属于是自己扇自己的嘴巴。融工活动的核心在于深入工人阶级,与工人建立紧密的联系,而“工业化”这一表述带有高度集中和规模化的特征。列宁认为,革命组织形式应该灵活应变,不能简单地追求“大规模”或“集中化”。将融工活动“工业化”只会导致与工人阶级的脱离,而无法真正推动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到:“革命组织应当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组织形式,从小组斗争到党组织的建立,再到群众运动的领导,每一阶段都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融工的策略的形式应根据工人阶级的实际需求和斗争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工业化”的表象。

虽然机会主义者要求的是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的“深入工人阶级”,但是实际上要求的是取消严密的组织。这段话的所有观点都是为了自己落后的愿望服务。机会主义者说出来的特点,包括“深入工人阶级”,“和工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实际上和真正想说的是,“严密的组织不能达到深入工人阶级的目的”。奇谈怪论又新增一例,既然严密的组织不能深入工人,其他松散的组织就能深入工人了吗?在完全抽象掉组织的情况下,只要求“深入工人”,当然,你当然深入工人,抓不到革命链条中最重要的那条的人当然会这样想。但是这是相当于把原则性的条件交换了非原则性的条件:如果存在其他发展组织自身的方法,融工自然而然就不是唯一选择,但是如果没有组织,再怎么融工最后也是不能取得成果的。这段话只是东风机会主义融工路线,也就是交朋友路线的一种美化,最终要求的仍然是抽象的接近工人,而不是具体的融工问题。这种说法看起来如此奇怪的原因就在于此。机会主义者要求言论自由,实际上要求的是机会主义的一言堂;机会主义者要求深入工人,实际上要求的是取消严密的组织。这种把戏我们已经见到过一次了。

我的反驳是大群很显然是脱离群众的,并且对先锋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有组织”而已,真正的先锋队的形成应该是依赖于群众基础与斗争经验的。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没有群众基础和斗争经验的先锋队,是无法真正发挥领导作用的 ”。先锋队的力量在于能够有效引导群众,并在斗争中积累经验。真正的先锋队是通过长期斗争积累而成的,而不是通过高度集中化的组织形式建立的。先锋队的形成依赖于对工人阶级的深入了解和群众基础的建立,而这正是融工策略的核心目标。

说的简直不是人话。“仅仅停留在有组织而已”,那么机会主义者还要求什么东西呢?这里只有两种先锋队,资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样也只有两种先锋队的组织方法,其他派别提出来的方法必定是空想(无政府主义自由的联合)或者反动(自由派花钱罢工)。机会主义者在有组织的要求上还要求依赖于群众基础和斗争经验——这是把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分开的典型错误。请问组织路线不就是政治路线本身吗?按照何种阶级的原则组织起来,就是政治路线规定的,这里不存在按照机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怪诞的产物。换句话说,即使有错误的政治路线诞生出来的严密的组织,但是最后都必须遵循物质规律消亡。看看佳士残党组织的多么严密——真的如此?佳士残党不是严密,而是钟情于严密组织的表演,最后也是灰烬里的余火一样,因为缺少氧气而得以苟延自己的政治生命,这点在他们踏上错误的政治路线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因此即使目前的机会主义者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组织(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从诞生的一刻起就因为错误的政治路线注定早夭。我会提出按照组织和政治分别讨论的方法,但是并不代表这是正确的方法,而是要像读者说明,即使在概念上把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分开,也会因为现实的联系而不得不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现在机会主义者对于我们的诘难就是大群产生了一个有组织但是不依赖群众基础和斗争经验的组织,错了,没有这样的组织。能组织起来而不是单纯捆绑起来,就能通过组织路线的正确性证明政治路线的正确性。毕竟物质规律是诚实的,而机会主义者是不诚实的。

像这样的错误是数不胜数的。一句话,机会主义者和马列毛主义者目前的所有分歧都是组织路线上的分歧,机会主义者竭尽全力要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拖进泥潭,为此抛出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叫喊某种“普世”的价值,比如说言论自由,比如说深入工人,实际上完全是正确的废话,只是想通过上个阶段的结论反对当下的实践。革命对于机会主义来说就是如此肤浅的东西了。这样的文字游戏是没有尽头的,到现在机会主义者仍然没有对于组织路线进行完成的反驳,全部的问题都停留在表面,多么有趣,多么无趣。

最重要的是,请机会主义者们善用网络工具,不要无中生有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