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率”粉墨登场,所谓意志的胜利或是苦涩的现实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限

编者按:
1、在扭曲的中国教育体制下,现实愈发在大踏步倒退,从八股取士的标准,到标新立异自鸣得意的“规矩”无不展现着对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的从头到脚的异化与规训。
2、中国教育体制背离了教育本意,这是中修反动的又一罪状。
3、抬头率成为应试教育制度下卡住无产阶级子女的又一道关。教育行业的指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但是如此死硬的标准绝不是为了教书育人!反动的教育路线在培养帝国的下一代“奴隶”!

“听课零低头,做题零抬头,响声零回头。这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是在熟悉不过的校规。

目前不少中学,鉴于日益增长的升学人数和严峻的升学和教学考核指标,发明了一个新概念——“抬头率”。简单地说,在正常的校内教学时间和自习时间内,要确保学生无论是有人经过或是周边异响,都不会因此抬头去观望的纪律和相应的考核制度。

哪为什么偏偏要搬出一个抬头率呢?因为在此之前,现行的教育体制已经对分配于各所中学的教育资源进行了一次分配,而且主要往经济强势地区,统治阶层及其儿女聚集区靠拢分配的事实。但鉴于日益严峻的地区升学压力,如“衡水中学”,则在确保自身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的高保障下,实施了一套准军事化的教学方式,把教师,学生作为一台为考试服务的机器,由此打造了一段“升学神话” 随后许多类似情况的学校纷纷跟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拥有至少达到衡水中学程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有些学校在仿效的过程中收效甚微,但鉴于教育系统内的考核指标,学校的领导层的自身前途考虑,面对此类现状只能以更变本加厉的方式去驱使师生更高强度地执行指令。这类学校及其领导的特点是,一不肯投入教学用具经费,二不能改善师资质量,但又不能显得自己啥事不干,还想收获和实施前者的效果,那可不得往这些事项上使劲嘛,不能显得自己无所作为,哪怕是明知道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也会为了“试试看”而贯彻下去。“抬头率”应运而生。我国的广大学生,从此连一个生物最基本的保护和反应机制都要去“克服”。最终,在全教育系统里呈现的,就是如同资产阶级倾销商品一般的“军备竞赛”,可能有人试图过喊停,但各位学校的领导们,会为了可能对造成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就此收手吗?我们不得而知……

经历过应试教育的过来人,或多或少都会抱以批评的声音,斥责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扼杀了种种“活力”,但在现行的机制下,有一部分曾经的学生也借助这种应试教育改变了自己人生前十几年的生活轨迹,他们仍然对这种教育体制存在期冀,并希望自己的儿女也能经由这样的方式实现“阶级跃升”,这也反应了在本国过去几十年里依靠稳定的经济增量而形成了带有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所发表的立场,而应试教育的制定者们也十分乐意和回应上类立场,并回应以积极互动,试图塑造一个“教育改写命运”的当代资本主义神话。然而在神话塑造的过程中,无数因应试教育神话而在身心和家庭在内的社会关系都受到摧残的受害者,他们作为个体的声音往往也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应试教育​本质上就不是教育,而是一种筛选机制​。这种筛选机制是将人的工具化为筛选标准,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再生产服务的社会机构。我国的应试教育有一个特点,学科范围广,但在日益严峻的升学筛选机制下,题目往往是知识点刁钻,应用题假设的模型往往也仅存在于理论和考题中,对学生的长期学习培养上往往不重视,更强调机械的记背和在既定的教纲知识点范围内去刷题。经历过残酷应试教育筛选出来的群体,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一旦没有了考试考核等外在强制力因素,或者通过继续考试在择业中取得优势,许多人在往后余生连书都不会翻一页。

面对这种现状,教育系统的执掌人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并不希望改变这个现状,因为他们也默认将绝大部分学生视为是一颗螺丝钉​,只不过分为性能高低,但本质都是为教育所属的阶级生产关系服务的标准化生产零部件。

2 个赞